浅谈我国城市轨道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 要: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共同的发展趋势,但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瓶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需要,使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业内关注的一个热点。当今世界上,交通比较发达的城市大多有比较成熟与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轨道交通运量占城市公交运量的50% 以上。本文从我国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管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发展与现状 意见与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扩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城市轨道交通(Rail Transit)是指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准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用地等特点的交通方式,简称“轨交”,包括地铁、轻轨、快轨、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等。是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全称叫做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它主要是区别于大铁路而言的,是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快捷、高效、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方式。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另外,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对应于每一单位运输量的能源消耗量,轨道交通系统仅为公共汽车的3/5,私人用车的1/6。同时,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是一种污染较少的交通方式,其减少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从国情出发,基于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及缓解交通压力的考虑,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必须通过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来改善区域内的交通结构,进一步增强市区的活力。
1、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地铁是在各大城市中发展最快的形式。我国的城市地铁,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总结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地铁建设,规划了北京地铁网络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 km)。当时地铁建设的指导思想更注重人防功能。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 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
(2)开始建设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由于城市规模制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交通问题非常突出。以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21 km)、北京地铁复八线(13.6 km)和地铁一期工程改造、广州地铁1号线(18.5 km)等建设项目为标志,我国内地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台湾省台北市也于1997年3月开通了第一条地铁线路。
(3)建设高潮开始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上海、广州地铁项目的建设,一批城市包括沈阳、天津、南京、重庆、武汉、深圳、成都、青岛等开始计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并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
(4)调整阶段
由于各大城市要求建设的地铁项目较多,且在建地铁项目的工程造价较高,199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办60号文,暂停了地铁项目的审批,并要求 做好发展规划和国产化工作。同时,国家计委开始研究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政策。至1997年底,提出以深圳地铁1号线(19.5 km)、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24.5 km)和广州地铁2号线(23 km)作为国产化依托项目,并于1998年批复了上述三个项目的立项,从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重新开始启动。
(5)建设高潮阶段
随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国家于1999年开始陆续批准一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1999年以后,国家先后审批了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10 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并投入40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全国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建设速度大大超过前30 年。
除了地铁,有些城市还因地制宜根据自身需要发展了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等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形式。
重庆是我国有名的山城,市内地形起伏大,破陡路险,建筑空间紧张,自然纵坡较大,按照轨道交通的特点,该市优先选择了高架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为轻轨交通系统。该线路东起重庆市的商业中心较场口,西至大渡口区钢铁基地新山村,分一、二期建设,全线长17. 54km,建成后高峰小时客运能力达3 万人次 左右,初期年客运量1.5亿人次,远期年客运量3亿人次。
上海市是我国的国际化大都市,为提升城市形象,并且将磁悬浮技术付诸实际应用,建成了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高架磁悬浮专线。磁悬浮列车专线西起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的龙阳路站,东至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专线全29.863公里。由中德两国合作开发的世界第一条磁悬浮商运线。2001年3月1日在浦东挖下第一铲,2002年12月31日全线试运行,2003年1月4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全程只需8分钟。并且长沙中低速磁浮列车也于2014年5月开工、计划2015年12月底建成,投资估算总额约为42亿元。线路连接了长沙火车南站和长沙黄花机场,全长18.5公里。设计列车最高时速120公里,为普通城区轨道交通的1.5倍。工程建成后,市民从高铁南站下车,搭乘磁浮列车,只需约10分钟即可到达黄花机场。
现在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施工水平平不断提高,采用了世界先进技术,发展了包括地铁、轻轨、单轨、快轨、磁悬浮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城市轨道交通,并且国产化政策实施成果显著。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发展有效的缓解了我国城市的路面交通拥挤,极大的改善了城市交通现状。
2、针对我国交通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
在我国,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经过对国外技术引进吸收,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选择上,就其形式而言,日益多样化,设备的来源也日益国产化。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为多方位、多形式、多方案的比选提供了可能。因此,对于一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立,要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趋势、经济形式、城市人口分布状况、人员流向和流量,在客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判定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适合于本城市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经过对现阶段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现状的分析,在今后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中,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其他交通的关系
地下铁道虽然有运量大、干扰小、快捷、方便、安全的特点,但它也只是城市交通网络的组成部分,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立,一定要与城市其他交通系统相协调。如在超大城市,建立环型加十字型的城市轨道交通骨架,在省会城市建立环型、十字型、一字型的城市轨道系统骨架,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大运量、高速的特点,满足人们出行需要,针对城市上下班时间客流量大且集中的特点,做到及时疏散的目的。而在城市轨道线路的中间区域,应该充分发挥城市市政道路优势,完成近距离客流运输的需要。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建立应按不同地带采用不同的形式
在同一座城市,由于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人口密度不一样,工、农业布局不一样,建筑规模不一样,按目前的行政区划,一座城市有市区与郊区之分,同时,由于不同形式的轨道系统,造价也不一样,为了减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财政上的负担,在市内建筑物密集地带,如街坊、商业区、工业区、商务区等地带,以地下铁道的方式通行,虽然地铁建设费用较高,但对既有建筑物、市政道路的影响较小,拆迁量小,不单独占用土地,所以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地带,优势很明显;同时,在运营阶段,与其他交通设施互不干扰;无噪音,无污染,这在城市公害被广泛重视的今天,显得更有意义。在市郊或市郊结合部,一般建筑物较少,人口密度低,土地大部分是农田,建设空间大,在这种地段,以轻轨或高架线路通行,在经济上比较合理。同时,市郊区域,也是每个城市的自然风光地带,轻轨的建立,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市民休闲度假的需要。
(3)轨道交通设备的国产化程度是城市轨道系统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保证
我国地铁建设的费用,大部分靠地方财政提供支持,而地铁费用组成中,设备费用占很大的比例。在我国,除北京地铁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外,其他城市的地铁建设,大部分技术和设备主要依靠于进口,如上海地铁一号线主要设备是从德国进口的;广州地铁一号线主要设备从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的;重庆轻轨线的主要设备是从日本引进的;由于设备大量依靠于进口,造成了建设、维修、运营成本昂贵。所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本上都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更大范围的发展。
3、结论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超大城市、大城市解决交通拥挤具有很强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 无论目前是否有地铁,在大城市总体规划的候,都应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纳入规划之列,考虑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行;同时,把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综合考虑,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使城市的整体交通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市民,更好的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顾岷.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铁路,2011(10).
[2]顾岷.中国大陆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1(06).
[3]徐涛.中国城市轨道车辆产业展望[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2(04).
[4]朱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12).
[5]王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06).
[6]Xing-ju,W.&X.Xiao-ming.An Assessment Model of Reducing Air Pollution Benefit of Urban Rail Transit[J].Energy Procedia,2012(06).